2008年12月7日星期日

现有人口学解决不了人口问题,倡议建立大人口学作者:易富贤 2008-12-3 15:25:04 发表于:博客中国

人口学是一门最古老,也是最年轻的的学科。从人类文明诞生以来,就有了人口理论。人口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。在人类历史上鼓励生育是主流,限制生育只有几十年的历史(并且还是因为认识错误)。在古代那种生存条件下,需要每个妇女生育六七个孩子才能让人口持续发展下来。因此古典人口学是鼓励生育。工业革命以来,由于死亡率的降低,出现一过性的人口爆炸,在此基础之上建立了传统人口理论(马尔萨斯人口理论),该理论主张控制人口,彻底否定了古典人口学。然而由于传统人口理论存在的社会基础是一过性的,意味着该理论也只能是一过性的。1970年代以来,由于社会发展,发达国家开始出现低生育率,1980年代之后低生育率向发展中国家蔓延。世界人口从population explosion(人口爆炸)转向population inplosion (人口萎缩)。这就意味着需要摒弃传统人口理论,建立新人口理论。然后迄今为止,国际新人口学还处于起步阶段,远未成熟。


1980年中国处于人口转型时期,也是人口学起步时期。如果当时学者有前瞻性的话,应该建立新的人口理论。但是中国的人口学却是建立在马尔萨斯和马寅初错误理论的基础上,是为计划生育服务的。现在的人口学家都或多或少受制于过去传统思维的束缚,“头脑里的框框很多”(郭志刚语)。我想可能有多种原因:

1、中国人口学科一开始就建立在马尔萨斯和马寅初人口理论基础上的,是专门为计划生育服务的。他们要么不能突破几十年老思维的束缚,要么不敢承认过去的一些观点是错误的(其实大可不必)。

2、计划生育是中国的基本国策,是载入宪法的,对人口政策长期要求“不争论”。

3、人口学界依赖国家计生委获得科研课题。计生委还通过组织直接控制人口学界。中国人口学会的名誉会长是原计生委主任彭佩云,会长张维庆是原国家计生委主任,常务副会长王培安是国家计生委副主任,副会长王国强是原国家计生委副主任,原常务副会长田雪原是独生子女政策副总设计师。

4、在1990年代生育率下降后(尤其是2000年人口普查显示生育率只有1.2之后)人口学界出现一些异议,要求调整人口政策。为了压制这股声音,国家计生委于2001年又推动出台了《人口与计划生育法》、《计划生育系统宣传品管理办法》。


让人不生育容易,让人生育难;破坏房子容易,建设房子难。传统人口学(马尔萨斯人口学)是控制人口的理论,控制人口是低成本的,因此非常有效,日本、韩国、台湾、伊朗、新加坡等地仅仅是提倡二胎(而不是强制控制人口),在经济发展的共同作用下,生育率就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急剧下降;中国是强制一胎化,对生育文化可谓是风雨交加,连根拔起,其效果可想而知。而新人口理论是鼓励生育的理论,鼓励生育牵涉很多方面,涉及到生育文化、生育心理、生育习惯、养育能力、分配制度、就业模式、男女分工模式,是高成本的。因此新人口学应该是跨学科的,应该建立"大人口学"(包括生育文化、生育习俗、生育心理、经济政策、分配制度、生殖生理、生殖病理、统计、环境、资源、历史、法律、国防、宗教、文化等诸多学科)。而目前的人口学是非常狭窄的,是解决不了人口学新问题的,这也是为什么发达国家虽然在千方百计鼓励生育,但是生育率不升反降的原因所在。韩国近年的人口政策实践(如“关爱女孩”政策等)简直是胡闹,生育率不但没有上升,反而降低到1.1。可以说,新人口学还是一门崭新的学科。国际上新人口学还处于起步阶段,而中国人口学还没有真正起步。倡议建立大人口学。


此文为草稿(还将补充、完善,然后发在《光明观察》)。

没有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