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小龙荣誉榜
1957年,获香港校际拳击赛冠军。
1958年,获全港恰恰舞公开大赛冠军。
1971年,被国际武术权威杂志《黑带》列为“世界七大武术名家之一”。
1972年,获金马奖“最佳技艺奖”。
1974年 李小龙被国际权威武术杂志《黑带》评为世界七大武术家之一,美国报刊赞誉他为"功夫之王",日本人称他为"武之圣者"。
1979年,美国洛杉矶市政府将《死亡游戏》的开映日,即7月8日,定为“李小龙日”。
1980年,获日本《朝日新闻》选为“七十年代代表人物”。
1986年,被德国汉堡大学选为“最被欧洲人认识的亚洲人”。
1993年,美国好莱坞名人大道铺上李小龙纪念星徽。
1993年,美国发行李小龙逝世二十周年纪念钞票。
1993年,获香港电影金像奖大会颁发“终身成就奖”。
1998年,获中国武术协会颁发“武术电影巨星奖”。
1998年,获《时代杂志》评为“二十世纪的英雄与偶像”,是唯一入选的华人。
1998年,获美国演艺同业公会“终身成就奖”。
1999年,美国政府颁授李小龙“多米尼加艺术奖”美国演艺同业公会授予李小龙“终身成就奖”
1999年6月,美国《时代》杂志将李小龙评选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100人之一
2000年,美国政府宣布发行一套《李小龙诞辰六十周年纪念邮票》。
2003年7月24,美国电视台vhl选出历史上200个最伟大的流行文化偶像,李小龙名列其中。
2004年,英国传媒协会特为李小龙颁发“传奇大奖”。
2005年,获香港电影金像奖大会“百年光辉之星”奖。
2005年,入选《人物》“电影百年十强人物”之一 。
2005年,获“中国电影走向世界杰出贡献奖”。
2005年,当选“中国电影百年百位优秀演员”。
2005年,获国家“中外文化交流突出贡献奖”。
2007年,入选英国Total Film杂志“50大电影英雄”。
李小龙名言
1、以无法为有法,以无限为有限,是为武术最高境界!
2、我绝不会说我是天下第一,可是我也绝不会承认我是第二。
3、光是知道是不够的,必须加以运用;光是希望是不够的,非去做不可。
4、总是有人跑来问我:“李振藩——你真的有那么厉害吗?”,我说:“噢,如果我告诉你我很厉害,也许你会说我在吹牛。但是如果我告诉你我并不厉害,你肯定知道我在撒谎。”
5、随着时间的流逝,英雄人物也和普通人一样会死去,会慢慢地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。而我们还活着。我们不得不去领悟自我,发现自我,表达自我。
6、清空你的杯子,方能再行注满,空无以求全。
7、修练功夫的目的不是致力于击破石块或木板,我们更关心的是用它影响我们的整个思想和生活方式。
8、一个人有了自尊心,他才可以明确地去“指导”自己向正确的道路迈进。所以,人应该不断地维持自己的尊严,尊严可以发掘自己的潜能,和促进自己的工作效果。不但这样,我们每天要重复估计自己的潜能,看看是否有所增加。
9、有时,尊严是不容易得到的,为了某些利益,可能会抛弃一切尊严;或为了虚名,尊严也不顾了。总括地说,世人一般所热心的是沽名钓誉。
10、一般人最大的通病便是太自满,一味以为自己了不起,于是便缺乏上进心了。另一种人则太不知足,贪得无厌,毫无自律可言,更谈不上自我警惕。贪婪的人无法掩盖他自己丑恶的面目,他的身体是透光的,他生活在戏剧化的人生里,结果使自己陷于不能自拔的深渊。
11、我们为什么会害怕?这是由于我们做事不能当机立断,一旦犹豫不决的时候,我们便会畏缩。但如果能够对某件事作明确的判断时,不论有无价值,我们都不会畏缩。
12、想要增加自己的信心和尊严,只要多作实际行动,实际行动可以表现自己的才干,同时你会懂得和洽地与人相处。
13、让你的思维如水一般没有束缚,招式变幻的伟大可以在水中得到启迪。
14、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,然而它却能够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,可以存在于任何空间,没有什么能够超越它,例如滴水穿石,这就是“柔德”所在,所以说弱能胜强,柔可克刚。
你看他们打的很虚假?那是因为那个时代的电影技术不够纯熟,拍电影的手法比较保守,所以看上去有真功夫的人对打都像只是会花拳绣腿的门外汉,其实确实也是这样,那时候功夫片还是个新鲜的题材,就拿当时香港最有名的邵氏旗下的狄龙 姜大卫等人在70年代初拍摄的功夫片都只是花拳绣腿,看他们打的都是一招一式的打,根本拍不出实战时功夫的那种劲道和力度,现在看起来感觉很假,但在当时,那样的电影已经是最精彩最好看的动作片了!谁又知道狄龙和姜大卫其实年轻时也是练过武功的,狄龙从小就练咏春拳,姜大卫则是跟刘家良(著名武指)学过拳脚功夫开始当武师...
在那个年代,电影还都是胶片式的电影,所有剪接工作都是剪辑师一刀刀剪出来的,看当年邵氏的经典动作电影《新独臂刀》(1969)、《保镖》(1969)、《报仇》(1970)、《十三太保》、还有《刺马》(1973)等动作电影都是由邵氏集团的武打明星狄龙和姜大卫主演,李小龙原本回香港从影时几乎选定了加入邵氏电影,但是邵氏当时规矩颇多,李小龙觉得无法发挥他的才华,而恰好当时嘉禾在垂死边缘捡到了李小龙这块宝,终于让嘉禾从李小龙加盟后起死回生,也从此成了动作功夫片甚至是香港电影的龙头,如果比较邵氏和嘉禾两家公司70年代同期作品可以看出,邵氏的动作打法都趋于保守,所有对打动作都必须一招一式地打,演员必须按照武指要求去做动作,虽然当时大家爱看邵氏电影,但看多了也会产生视觉疲劳,而嘉禾自从李小龙加盟后有了很大的改变,因为李小龙把他的截拳道带到电影中,电影拍摄以及武打动作都按照李小龙的思路走,比起邵氏死板的招式已经灵活得更多,但是,在当时拍电影并没有电脑后期制作,所有动作必须一气呵成,但又不能太过猛烈,你想如果电影中按照李小龙实战的打法,影片中其他的武师肯定不是对手,说不定每一片都要被打死几个人,李小龙截拳道讲求的是速度,但是电影拍摄中若出手快了,摄影师跟不上不用说,武师们无法接招,便得受伤,所以其实当初李小龙拍戏很辛苦,其他和他演对手戏的武行们也经常都遍体鳞伤,这些都是真实的事情,或许没有经历过的人真的无法想象当年完成一部动作片有多难,在招式设计中,用到威亚(钢丝)比现在少的多,且成本很高,后期制作难度也大,如果电影中设计一脚要踢飞一个人,且要达到导演满意的水平,必须经过无数次的NG,甚至后期制作还得在另外剪接才能完成,而现在的电影后期制作多数是利用电脑来制作,拍摄起来就比当时要流畅的多,不必畏首畏尾慢慢地打,尽管如此,现代功夫电影也不是可以毫无顾忌地打的,《功夫之王》中李连杰与成龙两人也曾NG多次,不是因为打的不好,而是因为他们动作打的太快,摄影师跟不上,所以说,尽管现在我们看的电影打的很流畅很舒服,但其实背后也是要花很多功夫,除了演员,还有后期制作的人都要为一部电影的制作花很大的心血,有的动作我们镜头前看是很快,其实后面也是一招招编排好了以后,慢慢打,慢慢拍,后期剪辑时在把它们做成是一连串流畅的动作,而在李小龙时代,完全靠人力完成电影拍摄几乎不可能做到像今天动作片一样,必须是套好招了再打,不管李小龙比邵氏的狄龙姜大卫的动作片要灵活多少倍,都比不过今天用电脑制作电影出来的动作特效好,所以,李小龙在电影中不是真的打,就算今天真的功夫电影,很少是设定好十招动作就是十招打完收工,都是要几个镜头几个镜头拆开来拍的。
说了这么多,其实只是希望揭开LZ心中的疑惑,当年由于拍摄手法 技术 社会背景等的限制,拍出来功夫片多是一招一式的打,让现代人感觉很假,并没有我们看现在成龙 李连杰电影中打的目不暇接那么畅快!不必疑惑,李小龙大师是所有中国人的骄傲,即便你对他的功夫存疑,但他确确实实是有真功夫的,抛开功夫不说,以他的为人 他的武德都是我们必须学习和推崇的!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