姓名字号:李耳,字伯阳
生 卒 年:不详
出 生 地:春秋时代楚国苦县
理 想:“无为而治”
著 作:《老子》
历史评价
以“道”这个概念为中心推演出其具有整体观念和朴素辩证法的哲学体系,其影响深远,为中华民族国民精神两大源头之一。
一生成就
老子在自己的书中,开篇就说:“道可道,非常道。”“道”是老子哲学的中心概念,整个老子哲学是由“道”这样一个最基本的概念推演出来的。老子也因此成为道家的始祖。就其基本内涵而言,“道”是指构成世界的实体;在有些地方,“道”是指创生宇宙的动力;在有些地方,“道”又是万物运动的规律,以及人类行为的准则。老子通过这样一个具有多种含义的“道”,把天、地、人等宇宙万物连贯成为一个整体。中国古代的哲学,大都以政治和伦理为轴心,而老子哲学则突破了这一局限,把思考的范围扩展到了整个宇宙,树立起朴素的整体观念,并由此出发,审视人间的万事万物。
老子这种关于人是自然界即天地万物的一部分,人应当师法自然的思想,实际上就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种“天人合一”论。这一思想为后来的庄子所继承和发展。庄子说:“万物一体”,天地万物是一个整体。“天地与我并生,而万物与我为一。”天地与我同一生存,而万物与我合而为一。圣人依傍着日月星辰,怀抱着宇宙万物,与它们吻合为一个整体。这种“天人合一”的整体观念,对中国古代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甚至气功学都以此为理论基础。
老子观察到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存在着互相矛盾的两个对立面,例如阴阳、刚柔、强弱、兴废,等等。它们都是相反相成的。老子还认识到对立物能够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:“正复为奇,善复为妖”,正常能转化为反常,善良能转化为妖孽。委曲反而能够伸直,低下反而能够充满,破旧反而能够新鲜,少取反而能够多得。这些说明了对立的东西不是一成不变的,它们是能互相转化的。这些都是朴素的辩证法思想。
在老子那里,道的本性是自然的,老子把这个“自然”哲学运用于天道观上,提出了天道自然的观念,认为天地的运行是自然而然,不假外力的。同时,他又把这一观念运用于人道观上,认为人也应该和万物一样,是自然的,人生也必须消除主观和外在的干涉,使其自然发展。最后,在这种自然人性论的基础上,老子建立起了他的“无为而治”的政治论。由于老子把这种自然无为的“天之道”运用到了人类社会,主张“人之道”应该效法“天之道”,听任百姓自作自息,不加干涉,按天道自然的规律,“处无为之事、行不言之教”,于是,“天道”与“人道”、自然界与社会就在自然无为的原则上统一了起来。
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的老子,主张清静自正,顺应自然,无为而治,他的这些思想为战国时代的庄子等人所继承,形成了道家学派,而老子也就成了道家学派的鼻祖。老子的思想对先秦诸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,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先秦诸子的启蒙者。著名的法家韩非不仅在思想上深受老子的熏陶,而且写有《解老》、《喻老》二篇著名的论著,《吕氏春秋》和后来西汉时的《淮南子》中也大量宣扬道家的思想。其他如荀子、公孙龙子等人的思想中无不可以看出老子思想的痕迹。随着老子学说影响的扩大,老子的面目也逐渐改变,被人们神化起来。道教创立后,老子一跃而成为了道教的教祖,被称为“太上老君”。《老子》一书,也被奉为道教的三大经典之一,尊称《道德经》
生活速写
相传孔子到东周王都时,曾向老子问礼。老子对他说:“您所谈的礼,制定它的人早已死了,只有他的言论还在。况且君子遇到适当的形势就出仕,遇到不适当的时势就隐居起来。我听说,会做生意的人都深藏货物,看去好像什么也没有;君子具备了很高的德行,看上去却如同愚钝之人一般。去掉您雍容华贵的风度和过高的志向吧!这些对于您都没有好处。我所要告诉您的,就这些罢了。”孔子一生为了恢复周礼,“知其不可而为之”。老子对于他的这种人生态度不太赞同,便委婉地提出了批评。
孔子后来对弟子们说:“鸟,我知道它能飞;鱼,我知道它能游;兽,我知道它能跑。会跑的可以用网罩住它,会游的可以用线去钓它,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。至于龙,我就无法知道了,它是乘着风云而上天的。我今天见到老子,他大概就像一条龙吧!”孔子对老子可谓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了。
公元前516年,周王室内部发生了权力斗争,贵族王子朝在夺权中失败,遂席卷了周王室的典籍,带着自己的同党,仓皇逃到楚国去了。
老子本来是负责管理图书典籍的,现在这些典籍被王子朝洗劫一空,他自然也就失去了职务,于是骑着青牛,离开东周,向西而去。
老子来到函谷关(今河南灵宝东北),镇守函谷关的周大夫尹喜早就风闻老子的学识,见他到来,喜不自胜。请求说:“您就要隐居了,请您勉为其难,为我写本书吧。”老子见盛情难却。只好答应下来,写成了共有五千字的一本书,分上、下两篇,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《老子》一书。老子写完书后,重新骑上他的青牛,出了函谷关。此后,世人就“莫知其所终”了。
传世佳句
道恒无为,而无不为。侯老若能守之,万物将自化。
小国寡民。使有什伯之器(各种各样的器具)而不用。使民重死而不远徙。虽有舟舆,无所乘之,虽有甲兵,无所陈之。使民复结绳而用之,甘其食,美其服,安其居,乐其俗。邻国相望,鸡犬之声相闻,民至老死不相往来。
名人年谱
老子生活于孔子同时代,曾做过周柱下史,即管理周朝收藏文献国书的“藏宝”的史官。他比孔子大十几岁,孔子曾向他请教有关周礼的问题。
公元前516年,周王室内部发生了权力斗争,老子离开东周,下落不明了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